一、公共基础知识
1.《圣经》中,上帝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对这一观点,从哲学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
B.准确地说明了世界的本原
C.“上帝造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把上帝当作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
【答案】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上帝造人”把上帝当做绝对的不依赖人存在的精神实体,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万物的主宰,认为上帝这一绝对的精神实体是世界的本原,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C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CD选项。
【拓展】A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原,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项:题干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万物的主宰,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2.现代天气预报的产生,与一场战争有关,这场战争,叫克里米亚战争。如今,天气预报不仅仅用于行军作战,还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哲理有:
A.意识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规律是客观的,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类可以趋利避害
D.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答案】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第二步,B项: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题干中,克里米亚战争产生了天气预报,但如今,天气预报不仅仅用于行军作战,还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这说明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项正确,当选。
CD项:人们利用对天气预报的认识,把天气预报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类可以趋利避害,且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CD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离不开自己的物质基础——人脑;意识的内容只能来自物质世界,离开了物质世界,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3)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两者不能并列,但也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
3.树叶有很多种,枫树的树叶被称为“枫叶”,柳树的树叶被称为“柳叶”,银杏的树叶被称为“银杏叶”。但无论是哪一种树的树叶,都会被统称为“树叶”,这说明:
A.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B.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C.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D.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答案】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因此,选择BD选项。
【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表现形式,其一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各自有各自特点;其二为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其三为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矛盾的眼光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任何具体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分析矛盾就是分析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三、判断题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体现了真理的不确定性。()
【答案】错误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形式具有主观性。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这是因为:客观原因,不同的人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主观原因,不同的人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立场不同。所以不是说真理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真理,即永恒不变唯真正理。真理亦可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即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
真理,是最纯真,最符合实际永恒不变的正确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后于社会存在或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的情况不会存在。()
【答案】错误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往往会落后于社会存在,也往往会超越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题干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网课学习:2023年海南事业编笔试系统提升班 | 更多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海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 | 面试课程 | 备考咨询
图书推荐:2023版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6000题 | 时政汇编
二、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在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中,看到2x+5=7大家都能够直接给出答案,但如果出现2x+5y=7时,大家能否直接给出答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快速正确的选出选项呢?本篇就给大家介绍此类方程的破解之法,帮助大家更好的解题,希望给各位考生的备考带来帮助。
一、不定方程的定义
何为不定方程?即未知数个数大于独立方程个数的方程或方程组。例如2x+5y=80,如果不给其他限制条件,那么这个方程将有无数组解。因此考试过程中遇到的不定方程通常会有一些限制条件,例如x,y均为正整数、x为质数等。作为单选题型,大家可以用代入排除的思想确定答案,但相对比较浪费时间。因此,需掌握一些解不定方程的方法。
二、方法总结
在不定方程中,绝大多数题干都会强调未知数为正整数,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大家需多注意题干要求。
1.整除法:任意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与常数项存在公约数
【例1】某公司的6名员工一起去用餐,他们各自购买了三种不同食品中的一种,且每人只购买了一份。已知盖饭15元一份,水饺7元一份,面条9元一份,他们一共花费了60元。问他们中最多有几个人买了水饺?
A.1 B.2 C.3 D.4
【华图事业单位解析】C。根据题意,可以直接构造方程,设买盖饭、水饺和面条的人数分别为x、y、z,则可列出15x+7y+9z=60,求y。观察发现x和z的系数及常数项均能被3整除,则7y也能被3整除,即y能被3整除,结合选项,可直接选C。
2.奇偶性:未知数的系数一奇一偶
【例2】某单位向希望工程捐款,其中部门领导每人捐50元,普通员工每人捐20元,某部门所有人员共捐款320元,已知该部门总人数超过10人,问该部门可能有几名部门领导?
A.1 B.2 C.3 D.4
【华图事业单位解析】B。解析:设部门领导有x人,普通员工有y人,根据题意有50x+20y=320,化简得5x+2y=32。32和2y是偶数,则5x必然是偶数,即x为偶数,排除A、C。代入B项,即x=2,此时y=11,总人数为13人,满足题意,可直接选B。验证D项,即x=4,此时y=6,总人数为10人,不符合题意。
3.尾数法:任意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5的倍数
【例3】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个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个装5个苹果,共用了10多个盒子刚好装完。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
A.3 B.4 C.7 D.13
【华图事业单位解析】D。解析:设大包装盒有x个,小包装盒有y个,根据题意有12x+5y=99,其中5y的尾数只能是5或0,因常数项尾数为9,那么12x的尾数只能对应为4或9,又12x为偶数,故尾数只能为4,只有x=2或者x=7时满足条件。当x=2时,y=15,x+y=17,正好满足“十多个”条件,y-x=13,可直接选D。验证C项:当x=7时,y=3,x+y=10,不符合条件,故本题选择D。
通过例题为大家展示了三种典型的不定方程的解法,大家在后续遇见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列式特征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 事业单位推荐阅读 — | |||
公告汇总 | 公告预约 | 模考大赛 | 时政汇编 |
笔试资料 | 面试资料 | 笔试课程 | 面试课程 |
图书教材 | 网络课程 | 每日一练 | 在线咨询 |
以上是2023年海南事业单位每日一练【2023.7.10】的全部内容,敬请关注海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 海南人事考试网。
最后图图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