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南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4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世纪中叶,将教育明确分为“智育”、“德育”、“体育”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康德
C.赫尔巴特 D.黑格尔
2.在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发展是( )。
A.稳定的 B.不稳定的
C.平衡的 D.不平衡的
3.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 )。
A.教育工作者 B.教师
C.管理者 D.导师
4.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某教师运用“孟母三迁”的典故来教育与影响学生,这是运用了( )。
A.锻炼法 B.人格感化
C.艺术陶冶法 D.环境陶冶法
5.“教育是人类一切知能和才性的自然地、循序地、和谐地发展。”这是一种( )。
A.教育社会发展观 B.教育即使人为善发展观
C.教育能力发展观 D.教育文化传递发展观
6.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 )。
A.表述 B.表征
C.表象 D.反应
7.班杜拉认为,期待分为结果期待与( )。
A.过程期待 B.效能期待
C.积极期待 D.消极期待
8.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在于( )。
A.发扬教学民主 B.创设问题的情景
C.提出问题 D.教师的引导
9.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是以( )为定向。
A.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 B.工具性相对主义
C.维护社会权威和秩序 D.“好孩子”
10.导生制又叫( )。
A.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班级授课制 D.贝尔—兰卡斯制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宾塞的理论观点。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1861年)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的教学体系,并将智育置于首位,提出了一个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故本题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规律。品德四因素发展不平衡,有些学生道德认识不足,有些学生道德意志薄弱,所以要注意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弥补其薄弱环节,改变其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使四因素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故本题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故本题选B。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陶冶、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人格陶冶是指教育者以自身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品德的转变、提升。环境陶冶是指通过自然或者自觉创设的良好生活、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净化、情感的熏陶。艺术陶冶是指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文学、影视等艺术形式或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陶冶与教育。题目中的“孟母三迁”是孟母通过为孟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激励孟子学习。故本题选D。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教育的几种典型观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是人类一切知能和才性的自然的、循序的、和谐的发展。”体现了教育即能力的发展观。故本题选C。
6.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包括:(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知识并不是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能拿来就用,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故本题选B。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故本题选B。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激发。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表明:难度为50%的问题情境最有利于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故本题选B。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定向强调的是道德的发展方向,通过德育,学生的品德要向较高的方向发展,在这些阶段中,最高阶段是社会契约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故本题选A。
10.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由教师贝尔和教师兰卡斯特创制,故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而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者成绩较差的其他学生。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