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备考技巧

首页 >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资料 > 备考技巧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职测常识:关于敲诈勒索罪与招摇撞骗罪

华图教育 | 2022-02-27 16:15

收藏

文章页

『华图在线app』资讯_职位库_做题-手机客户端下载

  一、概念

  (一)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犯罪的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3)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各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4)犯罪的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二)招摇撞骗罪

  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1)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均可构成本罪。

  (2)犯罪的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

  (3)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尽管行为人的撞骗行为也可能骗取财物,但由于行为人采用的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手段致使人民群众以为这些不法行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所为,因而直接破坏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的活动。

  (4)犯罪的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的行为。(1)行为人必须具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的行为。(2)行为人必须具有招摇撞骗的行为,即行为人要以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或职称,招摇炫耀,利用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实施了骗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二、区别

  1、行为特征不同。招摇撞骗罪是以骗为特征,完全以假象蒙蔽被害人;敲诈勒索行为虽然也可能含有欺骗的成分,但却以威胁或要挟为特征。

  2、造成被害人交出财物的心理状态不同。在招摇撞骗罪中,被害人在受骗后,"自愿"交出财物或出让其他合法权益;而敲诈勒索行为则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恐惧,出于无奈,被迫交出财物或出让其他财产性利益。

  3、获取利益的范围不同。招摇撞骗罪所获取利益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财物或财产性利益,又包括非财产性利益,如骗取某种职称或职务,政治待遇或荣誉称号等;敲诈勒索罪所获取的仅限于财物。

  4、侵犯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社会管理秩序;敲诈勒索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例题】顾客甲在超市偷牙膏时,被保安乙发现。乙以报警相威胁,向甲索要4000元,甲同意给付。乙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诈骗罪

  C.构成抢劫罪 D.构成敲诈勒索罪

  【答案】D

  【解析】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1)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为起点;

  (2)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海南事业编考试微信公众号

海南事业单位招聘

— 事业单位推荐阅读 —
公告汇总 公告预约 模考大赛 时政汇编
笔试资料 面试资料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图书教材 网络课程 每日一练 在线咨询

  以上是海南事业单位考试职测常识:关于敲诈勒索罪与招摇撞骗罪的全部内容,敬请关注海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 海南人事考试网

  最后图图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成功上岸~

文章页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公告考试内容及获取报考资料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海南华图事业编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识别左图公众号二维码
每天掌握最新考试资讯
近期活动推荐,专业客服答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