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每日一练

首页 >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 > 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2024年海南事业单位每日一练【2024.9.18】

海南华图 | 2024-09-02 10:06

收藏

文章页

『华图在线app』资讯_职位库_做题-手机客户端下载

  一、单选题

  1. 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劳动报酬

  B.工资报酬

  C.管理报酬

  D.技术报酬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

  第二步,党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此,选择A选项。

  2.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依据( )制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共产党章程》

  D.《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4年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因此,选择C选项。

  3. “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这句话强调的是:

  A.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

  B.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

  D.只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D项:眼睛就代表感性认识,理性就是理性认识。说明只有感性认识也不行,要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才可靠,如果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会被假象所迷惑和误导,就会歪曲事物本来的面目,所以“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特点和长处,具有合理成分。所以只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只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A项错误。

  B项:偶然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表述错误。

  C项:外部联系是事物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不决定事物本质或规律性的联系。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表述错误。

  4. 下列谚语中蕴含的经济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有: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正外部效应

  ②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规模经济

  ③十年栽树,百年歇凉——长期投资

  ④花盆里种不出全世界粮食——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热词知识。

  第二步,②项:规模经济,又称内在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这句俗语,其正确的含义是指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和才能,如果能够集中和协作,有时能够超越具有卓越智慧和才能的诸葛亮。体现了规模经济原理。②项正确。

  ③项:长期投资是指不满足短期投资条件的投资,即不准备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经营周期之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企业管理层取得长期投资的目的在于持有而不在于出售,这是与短期投资的一个重要区别。“十年栽树,百年歇凉”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喻前人做的劳动,后人却来享受。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前人的恩惠,也可以用来形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句话强调的是投资或努力需要长远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长远利益。体现了长期投资原理。③项正确。

  ④项: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该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花盆里种不出全世界粮食”是由于花盆的大小有限制,花盆中的粮食产量随着栽种的苗的数量的增多,每一株苗产的粮食是在下降的,不能无限的增加花盆中的苗的数量。体现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原理。④项正确。②③④项正确。故,对应正确的有3项。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①项:正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指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体现了负外部效应原理。并非正外部效应。①项错误。
网课学习:24年海南事业编笔试系统提升班 | 更多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海南事业单位笔试:事业有成班 | 备考咨询
图书推荐:24年海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珍题】时政热点汇编
备考助力:24年事业单位笔试百日备考计划套装(纸质版)

  5. 甲看到邻居家3岁的儿子乙坠落水中,因为和邻居有矛盾,有能力救助而不救,致使乙被淹死。甲的行为:

  A.构成不作为犯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见死不救罪

  D.无罪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

  第二步,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刑法理论,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因此,要构成不作为犯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行为人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

  ②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而未履行。

  ③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即不作为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在特定情况下,如法律规定对近亲属包括母亲在内有救助义务,有义务有能力救助而不救助的,有可能涉嫌不作为犯罪。

  然而,我国《刑法》中并没有与“见死不救”相对应的罪名。因此,见死不救若构成犯罪需满足上述条件。有救助义务的人见死不救会构成犯罪,但题干中的“甲”不具有救助义务,属于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构成不作为犯罪,行为人必须负有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而且有实际的可能性去履行该义务,同时不作为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在本题中,甲与邻居家的孩子并无法律上的救助义务关系,故构成不作为犯罪。排除。

  B项: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本题中甲并非行为人,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排除。

  C项:我国刑法中没有直接规定“见死不救罪”。排除。

  二、多选题

  6.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型,分别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下列选项中的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有:

  A.贝

  B.爱

  C.龙

  D.丹

  【答案】A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知识。

  第二步,象形字是指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与表音文字不同,象形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由于象形文字复杂与学习难度高的固有属性,在大部分地区渐渐被更容易学习和初步掌握的拼音文字取代。

  A项:“贝”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它的字形模仿了海贝的形状,外部轮廓代表海贝的外壳,内部线条则是贝壳上的细纹。A项正确。

  C项:“龙”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字的早期形态可以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找到,当时的字形模仿了龙的形象,包括其头部、身体、鳞片和角等特征。C项正确。

  D项:“丹”是一个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字形由两部分组成:外面的框框象征着矿井的形状,里面的一横或点表示矿井中有朱砂存在。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B项:“爱”是一个会意字。“爱”字最早出现于金文,其本义是慈惠、仁爱,表示用手抓着心,表达对深爱之人的奉献之情,这个字象征着用自己的心去关怀和爱护他人。B项错误。

  7. 中国史诗,主要是指三大少数民族著名史诗。关于“中国三大民族史诗”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藏族——《格萨尔王传》

  B.达斡尔族——《玛纳斯》

  C.蒙古族——《江格尔》

  D.彝族——《阿诗玛》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其它知识。

  第二步,中国史诗,主要是指三大少数民族著名史诗,一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二是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三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A项: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堪称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史诗以表现格萨尔王降伏妖魔、除暴安良、抑强扶弱,建立统一安定的社会为主题,为此描写了格萨尔率众进行的近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连绵一二百年(有的部说格萨尔活了200多岁)。除频繁的战争描述外,史诗还广泛地涉及了藏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纵向涉及藏族数百年的历史,至少具有两次大分裂、大统一的历史背景。一是公元6世纪至8世纪的分裂征战到吐蕃王朝的统一;二是公元9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分裂割据至萨迦王朝的统一及归入元朝版图。横向则涉及方圆数千公里辽阔土地上的上百个邦国与部落。漫长的历史进程,繁复的邦国、部落间的关系,也只有宏篇巨制方能涵盖。A项正确。

  C项:英雄史诗《江格尔》主要流传于中、蒙、俄三国卫拉特蒙古人中。《江格尔》是一部以主人公江格尔的名字命名的史诗。她热情讴歌了以圣主江格尔汗为首的六千又十二位勇士,歌颂了他们为保卫以阿尔泰圣山为中心的美丽富饶的宝木巴国,同来犯的形形色色凶残的敌人进行的英勇而不屈不挠的斗争。C项正确。A项、C项正确。

  因此,选择AC选项。

  【拓展】B项:英雄史诗《玛纳斯》由《玛纳斯》《赛麦台》《赛依铁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等八部构成。史诗以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英雄业绩为主线,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抵御外侮,保家卫民的英雄主义精神。B项《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史诗,并非达斡尔族史诗。B项错误。

  D项:《阿诗玛》是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阿诗玛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2006年5月20日,阿诗玛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诗玛》并不在“中国三大民族史诗”之列。D项错误。

  8. 主张“中体西用”的历史人物有:

  A.冯桂芬

  B.张之洞

  C.孙中山

  D.康有为

  【答案】A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因此,选择AB选项。

  【拓展】A项:冯桂芬晚清思想家、散文家,曾师从林则徐。道光二十年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在上海设广方言馆,培养西学人才。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冯桂芬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A项正确。

  B项:张之洞,曾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国晚清重臣、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B项正确。

  C项:孙中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C项排除。

  D项:康有为,中国晚清到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D项排除。

  三、判断题

  9. 向上级机关行文时,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下级机关。()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文规则知识。

  第二步,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因此,本题错误。

  10. 从管理学的视角看,亡羊补牢属于事后控制。(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

  第二步,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亡羊补牢”是指在损失已经发生之后采取措施来防止进一步的损失或纠正错误,这属于典型的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在活动完成之后,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在未来再次发生。

  因此,本题正确。

— 海南事业单位备考工具栏 —
招聘公告库 备考资料 网络课程 华图证件照
笔试资料 面试助力包 图书教材 在线咨询
笔试每日一练 面试每日一练 笔试课程 面试课程

  以上是2024年海南事业单位每日一练【2024.9.18】的全部内容,敬请关注海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 海南人事考试

  最后图图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成功上岸~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