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6. 有一种假说认为,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冬眠动物就比非冬眠动物要强。
对于这一假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哺乳动物来说,冬眠比非冬眠更加有利
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
C.冬眠的哺乳动物比非冬眠的哺乳动物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
D.冬眠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无中生有,排除。B项对应“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文段说的是“更宽范围的调节性”,选项说的是“更宽范围”,偷换概念,排除。C项对应“在体温调节上,冬眠动物就比非冬眠动物要强”,符合原文。D项无中生有,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7. 贼兽是一个绝灭哺乳动物类群,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晚侏罗纪。虽然在北方大陆都有化石记录,但它却是哺乳动物当中的一个神秘分子。贼兽是哺乳动物最早的类群,早在1847年,它的化石标本就在欧洲发现。从那以后,尽管有不断的报道,但几乎所有的标本都只有单个的牙齿。直到1997年,在格陵兰的晚三叠纪地层中,才发现了保存比较好的齿列、下颌和一些肢骨标本。由于贼兽的牙齿形态非常特别,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哺乳动物,但它们比较确定的分类地位一直都不清楚。2013年,燕辽生物群的树贼兽报道在《自然》杂志发表,才揭开燕辽生物群中贼兽这个绝灭哺乳动物类群的重要形态学特征。
关于贼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生活在中国北方陆地上
B.牙齿是其主要的形态学特征
C.是有完整化石记录的已灭绝哺乳动物
D.九十年代首次发现除牙齿外的其他标本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虽然在北方大陆都有化石记录,但它却是哺乳动物当中的一个神秘分子”,由此可知,原文只是说“在北方大陆都有化石记录”,而A项“主要生活在中国北方陆地”属于曲解文意,故排除。B项对应“2013年燕辽生物群的树贼兽报道……才揭开燕辽生物群中贼兽……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但原文并未进一步指明“重要形态学特征”是指什么,故B项理解错误,排除。C项由“神秘分子”、“几乎所有的标本都只有单个的牙齿”以及“才发现了保存比较好的齿列、下颌和一些肢骨标本”可知,贼兽的化石记录并不完整,故C项曲解文意,排除。D项对应“早在1847年……从那以后……但几乎所有的标本都只有单个的牙齿”以及“直到1997年……才发现了保存比较好的齿列、下颌和一些肢骨标本”,据此推知,1997年以前的标本主要是牙齿,1997年才发现牙齿之外的其他标本,故D项理解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8.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在他的机器人系列科幻小说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法则”,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一、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如果人类和机器人同时受到侵害,机器人要先保护人
B.虽然机器人受制于人,但侵害人的行为指令不能接受
C.不管何种境况下,机器人必须以保护人类为宗旨
D.机器人既要严格服从人类的指令,又要保护自己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文段主要通过“机器人三大法则”强调机器的任务主要以保护人类为宗旨。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由机器人第一法则,可知,“机器人要先保护人”,正确。B项,由第一法则可知,“侵害人的行为指令不能接受”,正确。C项,由第一法则和第三法则,可知,“机器人必须以保护人类为宗旨”,正确。D项,由第三法则,可知,“机器人保护自己”是有前提的,是有条件的,而选项,“既要……又要……”是并列关系,偷换逻辑,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9. 普林斯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亚裔学生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才能进入美国一流大学,超高的分数线被称为“亚裔税”。过去六年了,哈佛录取的白人学生达约2680人,超过这一期间录取的所有亚裔学生人数2460人,而非裔和拉丁裔录取人数加起来才2693人。尽管亚裔美国人预计在2022年占该校录取人数的22.7%,比亚裔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高得多。但内部审查指出,如果哈佛的衡量标准只有考试成绩,亚裔录取人数的占比将是43%。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美国大学在招生时歧视亚裔学生已不是秘密
B.亚裔美国人占哈佛大学录取人数的比例高于亚裔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C.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一流大学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标准高,录取比例不公平
D.哈佛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不是考试成绩,而是通过采取一些较为模糊的措施来歧视亚裔美国人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已不是秘密”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原文。B项对应“尽管亚裔美国人预计在2022年占该校录取人数的22.7%,比亚裔在美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高得多”,原文表述为“预计”即未来时,B项表述为现在时,属于偷换时态,不符合原文。C项对应“亚裔学生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才能进入美国一流大学,超高的分数线被称为‘亚裔税’”,属于合理推断,符合原文。D项对应“亚裔学生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才能进入美国一流大学”,说明哈佛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仍然是考试成绩,只是对于亚裔美国人,录取分数线更高,不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C选项。
10. 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它是人体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微量元素。据实验表明,红烧肉在铝锅里存放一夜,铝在肉中的含量每公斤可高达120毫克至250毫克。但人体吸收铝元素后很难再从体内排出,容易造成早衰和老年痴呆症。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A.铝是人体的必需元素
B.老年痴呆症是由于过量摄入铝造成的
C.红烧肉不能隔夜吃
D.铝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容易超标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第一句“铝是人体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微量元素”,可知铝是人体的必需元素,符合文意。B项对应文段尾句“人体吸收铝元素容易造成早衰和老年痴呆症”,文段强调不确定语气,选项偷换为确定语气,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对应文段第二句“红烧肉在铝锅里存放一夜,铝在肉中的含量每公斤可高达120毫克至250毫克”,曲解文意,文段强调放一夜以后铝含量增加,并未说明不能吃,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很容易超标”在文段中并未体现,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网课学习:2023年海南事业编笔试系统提升班 | 更多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海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 | 面试课程 | 备考咨询
图书推荐:2023版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6000题 | 时政汇编
二、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判断推理中的加强型题目,是考试中经常考查的一种题型。很多同学在遇到这类题目时,往往不清楚什么类型的选项能起到加强作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加强选项类型——“无因无果”。
一、什么是“无因无果”
所谓的“无因无果”是指选项从反面补充论据,原因不发生的时候,结果也不发生,进而说明原因和结果确实可能有联系。我们一起通过例1来了解一下“无因无果”的选项。
【例1】:有人认为很多人学习成绩好,是因为他们学习很努力。
以下各项能加强上述结论的有?
A.学习不努力的同学,学习成绩普遍不好
B.学习成绩好更易受到老师的喜欢
【华图事业单位解析】A。解析:题干结论是,学习努力是学习成绩好的原因。A项说学习不努力的同学,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从反面补充了论据,说明没有努力学习这个原因,就没有学习成绩好这样的结果,通过“无因无果”的论证方式,说明了学习努力和成绩好之间确实存在联系,加强了题干的结论。A选项属于无因无果的加强选项。B项说的是学习成绩好更易受到老师的喜欢,但题干讨论的是学习成绩好的原因是不是学习努力,话题并不一致,属于无关选项。
二、例题
了解了“无因无果”的选项之后,我们一起通过一道经典例题来练习一下。
【例2】:研究人员在2011年至2017年采集了600多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身高、血压和饮食习惯等多项数据,随后,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神经心理评估和认知障碍评定,在排除吸烟、饮酒等风险因素后发现,那些每周吃两次、每次吃约150克蘑菇的老年人,比每周吃蘑菇少于一次的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低20%。研究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蘑菇中含有一种特殊化合物——麦角硫因。因此,食用蘑菇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研究发现,每周食用两次以上蘑菇的年轻人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
B.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血浆中麦角硫因的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人
C.上述研究中老年人主要食用的是金针菇、平菇等6种常见蘑菇
D.人体实际上无法自行合成麦角硫因,只能从食物中获取
【华图事业单位解析】B。解析:题干结论认为,食用蘑菇有助于降低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也就是说明了存在一种因果关系,即食用蘑菇,摄入其中的麦角硫因成分是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风险降低的原因。A项,指出每周食用两次以上蘑菇的年轻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降低,是在讨论食用蘑菇与患心脏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与题干所讨论的话题并不一致,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B项,指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血浆中麦角硫因的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人,从反面说明当老年人麦角硫因摄入不足时,更易患轻度认知障碍,也就是说明,如没有食用蘑菇这个原因,没有补充麦角硫因,就没有轻度认知障碍患病风险降低这个结果,属于“无因无果”的论证方式,支持了题干结论,保留。C项,只是指出了研究中老年人主要食用的蘑菇种类,与题干所讨论的话题不相关,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排除。D项,指出人体实际上无法自行合成麦角硫因,只能从食物中获取,但没有说明食用蘑菇是否会降低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无法支持题干结论。所以应选择B项。
今天和同学们分享了常见的加强选项之“无因无果”,快快拿起手中的习题,来练习一下吧,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 事业单位推荐阅读 — | |||
公告汇总 | 公告预约 | 模考大赛 | 时政汇编 |
笔试资料 | 面试资料 | 笔试课程 | 面试课程 |
图书教材 | 网络课程 | 每日一练 | 在线咨询 |
以上是2023年海南事业单位每日一练【2023.8.23】的全部内容,敬请关注海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 海南人事考试网。
最后图图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