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下列选项中与诗句作者有关的是( )。
A.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文学题目。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灰兮,万物为铜”出自《鵩鸟赋》,作者是汉代文学家贾谊。
A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贾生”是指汉代的贾谊,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故正确,当选;
B项,诗句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诗句描写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故错误,排除;
C项,诗句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头吟》,诗句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故错误,排除;
D项,诗句出自战国文人屈原的《离骚》,诗句抒发作者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故错误,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魏晋南北朝分裂的三百年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B. 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C.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
D.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到联俄联共的变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在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崇祯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放弃关卡,入关勤王。四月初,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但途中又听闻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之功。所以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李自成的政权。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3.诗句“飞来峰上千寻塔”“连峰去天不盈尺”“瀚海阑干百丈冰”“西出都门百余里”中的“寻”、“尺”、“丈”、“里”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将其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丈、尺、里、寻
B. 尺、丈、寻、里
C. 尺、寻、丈、里
D. 寻、尺、里、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寸、尺、寻、丈、里古代的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八尺为一寻,十尺为一丈,一百八十丈为一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4. 近代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 )
①鸦片战争 ②中日甲午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⑤抗美援朝战争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中日甲午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与鸦片战争无关,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战败,将台湾归还中国,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解放战争后,蒋介石失败逃往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离,与抗美援朝无关,故①⑤错误,②③④正确,因此,排除A项、B项和D项,选C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5. 下列地区,属于和平方式解决的是( )
A. 南京、徐州 B. 北平、西藏 C. 广州、成都 D. 北平、重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天津解放后,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人已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21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达赖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5月23日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网课学习:海南事业单位《公基+职测+写作》事业决胜班 | 更多网络课程
面授课程:海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课程 | 面试课程 | 备考咨询
图书推荐:海南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职测 题库10本 | 时政汇编
二、单选题
1. 在中国古代,区别于程朱理学,开创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是( )
A. 孔子 B. 王阳明 C. 林则徐 D. 董仲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的学说思想王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因此,B项正确,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 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A. 商朝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司母戊鼎表明早在商朝就出现了“鼎”这种器皿,因此A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3. 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下列不属于婉约派代表人物的是( )
A. 柳永 B. 苏轼 C. 欧阳修 D. 李清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观、李煜、欧阳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陆游、苏轼、辛弃疾等人,因此本题B项正确,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4. 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出自哪位将领的故事(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祖逖 D. 郑成功
【答案】C
【解析】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出自东晋时期将领祖逖。《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因此,C项正确,当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5.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制度,下列关于科举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科举制度考试中的乡试是每年两考
B. 唐朝最重要的进士科考是每年一考
C. 唐朝以后,科举考试就由兵部专管
D. 科举考试高中的都称为进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AD项,明朝正式的将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所以,科举考试高中的不都成为进士。故AD项错误,排除。B项,进士科始于隋炀帝,是隋唐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年考一次,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白衣公卿”。故B项正确,当选。C项,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因此管理科举考试的是礼部的职责。而兵部是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故C项错误,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 事业单位推荐阅读 — | |||
公告汇总 | 公告预约 | 模考大赛 | 时政汇编 |
笔试资料 | 面试资料 | 笔试课程 | 面试课程 |
图书教材 | 网络课程 | 每日一练 | 在线咨询 |
以上是2022年海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每日一练【2022.11.30】的全部内容,敬请关注海南事业单位招聘网 / 海南人事考试网。
最后图图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成功上岸~